“矿业合作已成为中国与东盟最具活力的合作领域之一,中国有色金属产量和消费量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,是推动材料工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和主要力量。”8月30日,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党委副书记、副主任宋凯在中国-东盟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教育发展论坛上说。
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党委副书记、副主任宋凯
据介绍,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有色金属等领域的投资、合作十分密切,与印度尼西亚、缅甸、老挝等国家的合作开发项目均取得良好效果,不仅助推了合作国的经济发展,也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。
(资料图)
宋凯表示,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发展模式一方面能为企业提供人才保障,另一方面也能为合作国提供新动能。通过技术合作,开展技术技能、安全生产、现场生产管理等培养当地的本土人才,提高当地员工的就业水平与收入,能降低海外运营成本;与此同时,利用中文工坊降低员工的沟通成本,能有效提高安全生产水平、生产效率,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撑。
如何让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,宋凯认为应将重点放在:校企合作培养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师资力量。
首先,发挥职业院校作用培养双师型教师。强化师资培养力度,推动专业教师进行国际中文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;加强教学实践合作,引领专业教师与本校语言类教师合作,创建教学研究团队,做好语言和技能教学的分工和衔接。
其次,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培养复合型员工。坚持企业主导的原则,尤其是海外中资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遴选相应“中文+技术”专业内容,实现校企供需的有效对接,通过签订共育协议等方式,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;将中文学习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、人力资源评价、薪酬激励相结合,建立海外企业中文学习与评估激励机制。引导企业员工主动接触国际中文教育,了解职业汉语教材、教法,提升语言教学技能。
最后,校企联合培养本土“中文+”师资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,服务产能合作,校企联合打造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教学资源,院校定点培养、输送优质中文专门用途人才,企业优先录用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年玉
编辑 张凌
二审 石云华
三审 岳振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世界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1 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